找到相关内容71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朱熹“理一分殊”说之讨论

    父母爱我, 当喜而不忘; 安顿得不好, 令我贫贱忧戚, 便如父母 欲成就我, 当劳而不怨。徐子融曰: 先生谓事亲是事天底样子, 只此一句, 说近西铭之意矣。” (朱子语类卷98)   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5859984.html
  • 人间佛教的蓝图(上)

    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宋朝汾阳无德禅师也说:“今之重学,古之重德;德学相扶,堪为轨则。”人生世间,人人都应该负起化导社会的责任,具有道德的人,往往能以身教影响大众。  一般人以为有了财富...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760085.html
  • “苦”之“自度”与“罪”之“救赎”

    贫贱乐,男儿到此自豪雄”。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心路历程可以上溯到李翱以石头希迁的《参同契》为蓝本而作《复性书》,此举实开宋明理学之先河,其后的道学家们无不埋头于“性、相、体、用、知、行”等辩论。但辽、金、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460265.html
  • 护生与护心——《护生画集》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宪《竹枝词》);以及《大丹一粒掷溪水,禽鱼草木皆长生》:好生之德本乎天,物物贪生乐自全,我要长年千岁祝,不教物命一朝延(唐 白居易诗《禽鱼十二章》之一)等。财施并不一定都是有钱人的事情,贫贱之人也有食...

    王振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3160366.html
  • 超越红尘-----李叔同,一个天才到高僧的生命裂变

     十五岁时,李叔同对人情世态已渐有认识,看到自己的哥哥在待人接物时常因人的身份贵贱和贫富差别而态度大不相同,愤愤不平并反其道而行之,遇到有钱有势的来客态度轻慢,遇到贫贱者反而加倍敬礼。后来又爱养猫,将...

    潘嘉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960391.html
  • 净土宗教程第四编

    。生活中富贵贫贱,男女老幼,无论信佛与否,在欢喜时、忧悲时、恐怖时,常会不由自主地冲口而出阿弥陀佛名号。这个现象我们习焉不察,细究起来颇不寻常。阿罗汉不知他方佛的名字,吾辈凡夫何能知道阿弥陀佛?况且...没有特权阶层,没有私有财产,没有贫贱尊卑。国中天人菩萨圣众如兄弟、如师友,把手同行,同享次于泥洹之乐,同证无上菩提。这种高平等的社会道德生活,乃是众生性德的彰显。阿弥陀佛的别称是无量清净平等觉,表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660592.html
  • 新入藏古籍札记(一)

    阿翁更甚,仆将焉咎?往日纪纲云散尽,几个尚供奔走?愧门户,萧条非旧,颖士疏狂奴悃愊。竭愚诚,贫贱常相守。春社近,治宜酒。”寥寥数语,聋仆神态,作者安贫心态,跃然纸上。卷末缺最后一首词《前调(贺新凉) ...

    鲍国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0061007.html
  • 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比喻,认为如来藏在众生之中,就如同岩树中的蜂蜜、皮壳中的粳粮、不净处的真金、贫家的珍宝、庵罗果中的果种、弊秽物中的金像、贫贱女所怀的贵子、铸模中的金像一样,自身是珍贵的。用这些比喻来说明如来藏自性清净...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0961798.html
  • 从佛教经典到民间传说--李靖、妙善故事之变异(2)

    贫贱,因过华山庙,且请告以仕宦所至, 辞色抗厉,观者异之。伫立良久。乃去。出庙门百余步,闻 后有大声曰:‘李仆射好去!’顾不见人。后竟至端揆。” 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0061819.html
  •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死观 生死本体论

    ,他明白生老病死贫贱不是最苦,不明生死才是最苦的,关键点是业力,形成了我们不一样的遭遇,业的力量为什么如此大?   欲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世作者是。   佛家看心不看相,你们专门执著...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0861895.html